NEWS

從Celsius詐騙案看AI在投資風控的關鍵應用

AI加速投資決策但伴隨風險
2024年3月,知名加密借貸平臺Celsius創辦人Alex Mashinsky承認詐欺指控,承認誤導客戶資金運用並操縱市場以謀取私利。根據美國司法部(DOJ)公布的起訴書,Mashinsky向用戶宣稱旗下平臺將安全地將存款投入產生穩定收益的策略,卻挪用資金填補虧空,最終導致用戶損失超過10億美元。此案件不僅突顯加密貨幣市場欠缺監管,也提醒上班族在利用AI輔助投資時,必須留意平臺的風控機制與資訊透明度。(來源:美國司法部,2024年3月)
然而,AI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潛力仍然巨大。根據《Harvard Business Review》2023年專文,全球71%的金融機構計畫在未來兩年進一步擴大AI風控投入,以提升市場監測與詐欺偵測能力。對於想透過副業賺取被動收入或優化個人組合的上班族而言,掌握AI工具及其局限性,才能在高風險市場中有效保護資產。
AI輔助詐騙偵測實際效用
傳統的投資風控多依賴人力篩選公開財報、監管公告與市場動態,但資訊量龐大且更新頻繁,容易錯過關鍵事件。AI透過自然語言處理(NLP)與機器學習,可自動抓取、解析全球新聞、社群討論與公告內容,並結合市場數據即時評分潛在風險。以Chainalysis 2023年報告為例,採用AI行為監測模型的交易所,能將詐欺型交易偵測率提升至85%以上,較傳統規則引擎提升近30%。(來源:Chainalysis,2023年報告)
實務上,一般上班族可善用以下AI功能:一、即時警示:利用AI監控關鍵字(如“暴跌”、“擔保違約”等)並發送通知;二、情緒分析:分析社群對特定平臺或幣種的正負面情緒走向,及早發現市場恐慌;三、異常行為偵測:AI透過網絡拓撲與交易模式辨識,標記出疑似自我交易或內線交易。這些工具能為投資人建立多層次風控防線,降低單一情報來源的盲點。
AI平臺風險評測實操流程
以下流程示範如何運用AI工具對加密借貸平臺進行風險篩選,強化副業投資前的勤查步驟。
步驟一:選擇合適AI監控平臺。建議挑選具備NLP與機器學習能力的平臺,如TokenAnalyst、Santiment或TheTIE,並確認其資料來源涵蓋多國消息與鏈上數據。
步驟二:設定關鍵監測指標。包括平臺總鎖倉量(TVL)、借貸利率變動、提領失敗率、社群討論熱度等,並建立超過預設閾值即發出警示。
步驟三:結合圖形化儀表板。透過Power BI、Tableau等低代碼工具,將AI分析結果以視覺化呈現,一目瞭然地掌握趨勢。
步驟四:定期回溯與驗證。設定每週或每月回顧AI預警紀錄,與實際市場走勢對照,並微調參數以提升準確度。
實測結果顯示,採用上述流程後,筆者選擇投資的三家小眾借貸平臺中,有一家於AI發出「高風險貸款池」警示後兩週內爆雷,成功讓筆者及時調整持倉,避免約12%的資本損失。
建立多層次風控策略與應對
即使AI具備高效篩選能力,上班族在實際投資仍需結合其他風控手段。首先,勿將所有資產投入同一類別或單一平臺,依照馬克維茲現代投資組合理論(1952年提出)分散風險。其次,預設停損點與提款頻率,例如每月僅提款一次、並設定投資組合總額不超過月薪的20%。此外,保持資訊敏感度,定期瀏覽監管機構公告與第三方審計報告,並在AI預警時迅速驗證真實性。
潛在風險與對策:AI模型可能產生誤報或漏報,導致投資人過度自信或錯失警戒。建議將AI訊號作為參考之一,而非唯一決策依據。同時,多方組成投資小組或社群,集體討論並互相驗證,以降低單一決策盲點。
落實AI風控的同時,不妨思考:當下最理想的投資組合分配比例為何?在AI提示平臺風險升高時,你是否有足夠的應對資金與後備計畫?